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 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 原文全文及出处

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。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,致远以利天下,盖取诸「涣」。
衣裳之垂,固欲远近之民不观而化。然川途之险阻,则有所不通。惟夫舟车之利既兴,则日月所照,霜露所坠,莫不拭目观天下如一家,中国如一人矣。是以刳其木而中虚,剡其木而上锐。舟所以载物,而楫所以进舟。致远以利天下,而取诸「涣」者,盖「涣」之成卦,上巽而下坎。象曰:「利涉大川」,乘木有功也。而涣者,又有散释之义。舟楫之用,岂非散释险难之器乎?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,盖取诸随。
物之重者,人力不能胜,故圣人穿牛鼻者,所以引其重。地之远者,人力不能致,故圣人络马首者,所以致其远。夫牛之角,能触人也,圣人因其顺而俾之引重。夫马之蹄,能踢人也,圣人因其健而俾之致远。皆因其性而不逆,故动以说而随其人也,故于卦取随。
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,盖取诸豫。
夫川有舟楫,陆有牛马,涂既通,则居民资之,水者坐而至越,陆者坐而至燕,然暴客亦可至也。故重门以御之,所以为寇者不能攻;击柝以惊之,所以为盗者不能窃。然必取于「豫」者,成卦二阴在前,其耦也如重门;一阳在中,其动也如击柝,又有能豫备而能悦怿之象。
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,臼杵之利,万民以济,盖取诸小过。心怀恐惧,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味。今也川涂险阻,有舟车牛马以代其劳;暴客之侵,有重门击柝以为之备。于是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,以去其糠粃,以治其稻粮。粒食既精,饔飧既备,而万民以济者,盖取诸小过也。小过之成卦,上动而下止,而又圣人知艰食矣,复为杵臼,以治其五谷,此小过者乎?